流化床大顆粒尿素裝置料位控制閥技術改造
梅索尼蘭閥門(蘇州)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9-05-29 00:00:00 閱讀次數:894
摘 要:通過對大顆粒尿素流化床造粒器料位控制閥的技術改造, 減少了設備故障,穩定了造粒器料位,優化了工藝條件,實現了大顆粒尿素裝置長周期穩定運行,提高了尿素產品質量,減輕了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本文以青海鹽湖化工公司為例,對此裝置的改造進行闡述。
關鍵字:大顆粒尿素 料位控制閥 技術改造 效益客觀 經濟評價
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二期尿素項目采用傳統的CO2汽提法,大顆粒尿素造粒系統采用荷蘭荷豐公司的流化床造粒技術,設計生產能力50t/h。大顆粒尿素裝置料位控制閥的改造,減少了設備故障,穩定了造粒器和冷卻器料位,優化了工藝條件,延長了裝置運行周期,杜絕浪費和環保達標排放,降低了消耗,提高了經濟效益。
1 大顆粒尿素造粒系統簡介
1.1 工藝流程
由尿素熔融泵打人的尿素溶液和通過甲醛計量泵加人的濃度37%的甲醛溶液在靜態混合器混合后去造粒器;旌弦罕痪鶆虻胤峙涞絿娮觳⒂伸F化空氣噴射到流化床上。
造粒成型后的產品被送到流化床冷卻器,被流化空氣冷卻到約70℃,通過振動取料器和料位控制閥后取出,經皮帶輸送至斗提機,被斗提機提升到安全篩,篩出的顆粒粒徑大于10mm的粒狀尿素及直徑13mm以上塊狀、團狀的尿素送循環槽。由安全篩出來的的尿素顆粒被送到振動篩,在此被篩分成三部分;合格產品被送到最終產品冷卻器進一步冷卻到45℃,送往尿素包裝倉庫;尺寸過小的顆粒直接送回造粒器作為晶種;尺寸過大的顆粒被輥式破碎機破碎后加人到尺寸過小的顆粒中,被送回到造粒器作為晶種。固體循環比約為1/2(累計的超尺寸+小尺寸物料與合格產品流速之比)。
1.2 料位控制閥在造粒系統中的作用
料位控制閥安裝在造粒器冷卻器振動取料器之后,通過調節料位控制閥開度和取料器的振頻達到穩定取料。料位控制閥是控制造粒器和冷卻器料位的重要設備,造粒器和冷卻器料位的波動直接影響造粒系統正常運行及成品尿素顆粒的大小。
2 料位控制閥改造的依據和理由
本裝置原設計造粒器取料器料位控制閥采用手動翻板閥,由于翻板閥開關時受到尿素顆粒的擠壓而不易調節和控制,導致過料不暢造成造粒器料位大幅度波動,甚至出現下料口堵塞,導致大顆粒系統停車,影響造粒系統正常運行和尿素顆粒的大小。由此可知,手動翻板閥頻繁動作時操作人員勞動強度大且不能滿足工藝要求。
其次,系統運行在20天左右,尿素粉塵容易粘結在翻板,在下料口出現尿素粉塵結塊,導致下料卡死,無法取料,造粒器壓床而停車。每次停車洗床處理需要4-6小時,每次影響產量160-250噸左右,造粒器洗床過程中,含有尿素的廢水不能回收,廢水不能達標排放,造成產品浪費、環保超標和氨耗偏高。
3 改造方案
將手動翻板閥改為電動插板閥,安裝位置由原先的振動取料器之后移至冷卻器下料與振動取料器之間,降低振動電機負荷,從而有效控制造粒器和冷卻器料位,大大延長了系統運行周期、提高了尿素產品外在質量(粒度)。
3.1 結構改造
為了杜絕翻板閥在操作過程中由于尿素擠壓而受力過大的問題,將翻板閥改造為插板閥。并將位置移至振動取料器之前,有效降低了振動取料器電機負荷。
3.2 作用形式改造
將原先手動操作型式改為通過電動執行器操作,并將執行器輸人輸出4-20mA信號引致DCS,中控人員根據料位高低精準調節插板閥開度,有效平穩控制了造粒器和冷卻器料位。并大大降低了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
4 改造費用
電動插板閥采購費用以及現場電氣、儀表施工費用;約6萬元。
5 改造后效果及經濟評價
5.1 改造后效果
經過技改后,經過一年的實踐,中控操作人員根據料位情況,由電動插板閥開度和振動取料器振頻相互配合,均勻出料,穩定了造粒器和冷卻器料位。避免了由原先翻板閥卡死或者手輪不能及時調節而造成停車事故,實現了系統長周期運行。同時,徹底杜絕了在現場操作的人身安全隱患。
5.2 經濟評價
原設計翻板閥,每年至少檢修4次以上,每次2小時,直接影響尿素產量;40(th/)X4(次)XZ(h)=320噸,320(t)X1500(元/t)=480000元。
5.3 環境保護和節能效果評價
杜絕了由于料位控制閥故障頻繁洗床而造成廢水超標排放,有效降低了成品浪費和降低了氨耗。與其相比較,此項目改造方案、資金投人等方面都比較科學合理,改造后經濟系效益和社會效益可觀。